疫情现在一步步稳定,武汉也即将解封,但是疫情过后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其中经济消费成为了最大的问题,大家没有消费的需求和动力,所有的行业都呈现萎靡之态,近日,3月制造业PMI回升。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市得以有序推进,政策逆周期调节效应开始释放,供需两端边际明显改善。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大幅反弹到荣枯线之上:制造业PMI从35.7%上升到52.0%,非制造业PMI从29.6%上升到52.3%,综合PMI从28.9%上升到53.0%。
****
PMI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50%视为PMI荣枯线,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
今年2月综合PMI跌至28.9%,3月份大幅回升近25个百分点,直接反映出整体经济的积极变化。何以呈V型反弹?大致原因有三:
其一,PMI属于环比指标,反映样本企业生产经营相比于2月份的变化(不少企业在2月份基本处于暂停状态,经济活动短期内大幅收缩),在3月份复工复产复市启动之后,整体经济积极扩张,因此3月PMI数据能大幅回升至50荣枯线以上;
其二,官方PMI样本企业主要是国企、央企,这些企业比民企更快复工,因此带动数据回升的效果更为明显,实际上民企的整体复苏还有待时日;
其三,近期财政、货币的对冲政策不断发力,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更多政策推出,政策刺激中国经济的短期复苏。
众所周知,PMI指数是月度环比指标,容易受到突发以及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比如有效工作日、季节周期、上月基数等,与同比指标相比,数据波幅较大,反映的只是短期经济形势的变化。
要实现经济发展趋势好转,还需要持续打通复工复产复市各环节的堵点,及时破除阻碍企业复工复产的双重壁垒。一方面要破除复工人员的心理壁垒,点燃奋战的激情;另一方面要破除产销壁垒,扫清障碍,让企业经营顺畅起来。在政策供给上,持续加大金融、财政、就业扶持力度,加大资金保障,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企业经济的全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