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来袭让我们陷入了沉思,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子。反思的同时我们也在尽力的弥补损失。但是因为这一次的疫情还是有很多行业都受到了致命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疫情爆发什么行业影响最大?为什么?
电影行业
每一年的贺岁档,都是神仙打架的场面,但今年,却并不乐观。整个贺岁档在全年票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仅在2019年就占到全年总收入642.66亿的9%。
对影院行业来说,疫情冲击下,多部影片选择撤档,大年初一票房仅181万,而在一年前的同一天,这个数字是14.58亿元,差距极为悬殊。2020年的这场“武汉疫情”,不仅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对于本就处于寒冬多时的中国影视市场而言无疑雪上加霜。或许,我们都欠着2020年,一张电影票。
餐饮行业
民以食为天。作为满足“衣食住行“的基础需求的行业,一个天字,尽显餐饮行业的重要性。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今年,繁忙的年夜饭消停了,本该是最热闹的餐厅,现在却基本上空无一人。
这个春节,十几亿国人被迫宅在家中,没有了人情往来,没有了亲朋相聚,自然没有了觥筹交错。更糟的是,许多原定的婚宴和商务往来也被取消,大量餐厅饭馆停止营业,一层层传导之下,餐饮行业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交通运输行业
03年的非典,虽然也受影响,但却没有大规模的隔离防控。眼下,为了避免自身感染,降低与传染源接触的概率,各地纷纷对人口流动实施严格控制。人们也减少外出旅游、探亲等活动,全国的高铁、水路、公路、航空运输客流都出现显著下降,为了支持疫情,多家企业实行退票免费,相关企业均有损失。
交通运输行业本质上是承载“人的流动”的行业,出行需求减少,人的流动没了,意味着短期内钱的流动、物的流动都在停滞,可以想象,即使在疫情控制后,人们对于疾病的恐惧仍然会导致大家会减少类似行为。
很多地方已经实施“隔离”措施,不少疫情严重的城市甚至直接“封城”,交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每个人都身在其中的。我们期待疫情迅速得到控制,让这静滞的一切,再次流动起来。
零售行业
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通过空气、飞沫传染的致死性高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使得人口聚集型的服务类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零售行业。
在零售行业,很多商家为了布局春节消费黄金周,提前准备了大量烟酒茶糖干货水果,现在,人们取消了串门拜年,年货严重滞销。人们宅在家里,心理上也不具备消费的冲动,超市老板更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堆积如山的年货。
另一方面,零售行业其实也是国家应对重大灾难的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如何发挥好社区商业的便利性、亲民性,在非常时期起到食品供应、稳定民心、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旅游行业
相比其它行业来说,旅游行业是一个需求弹性更敏感的行业。换句话说,旅游行业是一个可选消费项目,是大家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的服务延伸与扩展。在马斯洛的五层需求模型中,旅游代表着更高级的需求。
春节本来是是除了“十一”和“五一”之外的重要旅游黄金周,受疫情冲击,基本上A级以上景区都关闭了,传统旺季颗粒无收,由于各地文娱项目叫停,人们陆续中止出行计划。
与旅游相关的景区服务、酒店分包、机票分包等行业,也都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17年前的非典,旅游行业也是率先恢复的行业之一,这一次,我们也期待着旅游业尽早解冻,再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