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我国超3亿烟民和万亿级烟草市场,作为传统卷烟的替代品,电子烟可以称为近年来最热的消费品之一。但是现在,针对电子烟的各种质疑和限制意见,也在越来越多的袭来。
据欧睿统计,2018年,我国电子烟市场规模达51.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5%,2012-2018年电子烟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到约35%。
2018年电子烟销售额达56亿美元,作为全球电子烟渗透率最高和市场规模最大的美国,一直被视为电子烟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但在最近,电子烟在美国的舆论和市场环境却持续遇冷。
继9月20日,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宣布停售电子烟之后,10月8日,美国最大连锁药店运营商沃尔格林联合博姿集团与超市巨头克罗格周一也宣布,将停止销售此类产品。
事实上,电子烟在美国零售渠道的遇冷早有征兆。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3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通报,电子烟相关肺病病例已经达到1080起,确认致死18人,情况已经“非常令人担忧”,但具体致病原因仍未确定。
另一方面,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也已经对包括JUUL(全球最大电子烟品牌)在内的六家电子烟企业展开调查,并要求后者向其提交包括销售,广告,社交媒体运营等在内的营销信息和数据。
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美国有超过360万中学生吸电子烟,较2017年激增150万。随着旧金山、密歇根州、纽约州、蒙大拿州等地相继公布禁售条例,白宫也宣布将颁布调味电子烟销售禁令。
仅仅三个月之前,电子烟还是国内炙手可热的创投和资本风口。
据《ec电子烟世界》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电子烟产业投资案列超过了35笔,从已透露的投资额统计得知,电子烟行业获得的投资总额至少超过了10亿元。
电子烟作为创业项目在国内受到热捧,几乎是一条确定的道路。
其中,美国电子烟渗透率最高,达31%,而中国当前电子烟渗透率不足1%,若以10%渗透率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别。
更令人兴奋的是,尽管中国不是电子烟最大的消费市场,却是电子烟生产之都,占据全球电子烟产量的90%以上,以及全球电子烟专利数量的87.9%(截至2018年8月)。作为最大的电子烟生产基地,深圳拥有超过500家电子烟生产企业。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电子烟在中国的未来都无比诱人。良好的“钱景”吸引了无数创业者竞相投入。
从小众文化圈到成为创投焦点,再到凭借网红、明星代言和音乐节等潮流活动冠名,电子烟迅速出圈。
在我国,电子烟的问题更加严峻。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调查报告,我国电子烟销售渠道中,电商渠道占56%的绝对比重,这是完全有悖传统烟草销售渠道的。
在室内禁烟、未成年人禁售烟草的边缘游走,电子烟衍生的诸多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而全球针对电子烟的禁令,只是刚刚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