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2018年是创投圈的苦日子,2019年有所改善么?我看见的依然是活难干、钱难拿,创业者压力山大。一个风口的兴起和死亡只在一年甚至几个月之间,共享经济、无人零售、区块链等行业,火爆时曾百亿资金砸入,很多结局却甚是惨淡。
从去年年中开始,倒闭潮、裁员潮、欠薪潮等字眼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2015年双创热潮时,有创业者凭借一个创业点子便可以拿下多个TS,而2018年以后,项目的过会率大大降低,仅有10%~30%。
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业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家获得融资的公司创始人和我说,公司账面上资金仅够支撑两个月,融资无望,公司本身又暂时无法造血。期间,技术骨干和一名合伙人中途退场。压力大时,他望着窗外就能留下眼泪。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幸运的创业者是相似的,不幸的创业者各有不同。曾经不止一个创业者跟我说过,压力大时,甚至想过从楼上跳下去。
苦日子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多位投资人都曾表示,现在的投资人更加谨慎。这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泡沫会被挤去,优质项目会被大家看到。
在泡沫时期,投资人投一个项目,可能只关心它用户多不多、流量大不大,至于这些用户怎么来的,流量是不是稳定,有多大开发价值,都可以从长计议。现在,大家考虑问题就冷静多了,比如毛利率怎样?获客成本多少,需要客户交易多少次,才能覆盖这个成本?用户留存是否稳定,是否具有自然增长的潜力?团队是否具有凝聚力?
只有真正能答好题的公司,才能继续有资格烧钱。过去一年,不少优质项目逆势而起,获得巨额融资。这正如狄根斯在《双城记》中的开篇语,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也告诉创业者,在创业时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行业,切忌不要跟风。风口来得快,去得更快。本质上说,苦日子或许并不是针对市场环境,而是针对某个行业或者项目本身。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最近有一条很有意思的新闻,据韩国的一项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为韩国的10倍。我曾先后采访过130位创业者,有刚生完宝宝一个月就出来创业的辣妈,有大学未毕业就已经是连续创业者的小鲜肉,也有不缺名和利,只是想做些喜欢的事情的70后大叔……他们身上大多有着超出平常人的努力和精力。
有一位创始人曾说过,“创始人要像老虎一样,有追兔子的野心;也要像兔子一样,具备逃命的恐惧。”在我看来,不只是对于创业者,普通员工也要居安思危,永远不要让自己过得太安逸。泡沫破裂或者风口消失的时候,是一个认清自己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