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化妆品品牌,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就创造了1亿美金的年销售额,它就是——Glossier。
Glossier成立于2014年,是美国的一家化妆品品牌。刚成立2年,销售额就同比增长600%。2017年,销售额再翻3倍。截至到2018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金,估值12亿美元,并开了2家实体店。成为化妆品行业最受投资人热捧的品牌之一,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社交媒体产生的。
为什么短短4年内,仅仅通过运营社交媒体,就可以创造出如此惊人的业绩?
一、借助名流效应,打造百万流量的博客
Glossier的成功源于一个在2010年就开始运营的网络美妆博客,叫Into the Gloss。
这个博客拥有着大量的垂直粉丝,每个月的浏览量在150万以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看?原因是:名流效应。
创始人Emily Weiss在成立Glossier之前,曾经在时尚杂志《W Magazine》《Vogue》做过助理。这样的经历让她认识了很多杂志编辑、时尚模特、顶尖造型师、化妆师、摄影师等等。
从某一个角度讲,这些人掌握了对“美”的话语权。所以,这些人平常用什么化妆品,怎么保养,怎么化妆就成了很多爱美女性希望“窥伺”的对象。
而Emily Weiss就为大家提供了这个平台,她通过Into the Gloss这个博客采访这些时尚名流,分享她们平时化妆保养的经验。并到这些名流的家里、浴室、房间里看看,看看她们私下在用什么化妆品。
这种行为无疑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使得Into the Gloss博客的访问量很快单月达到150万以上,也为成立Glossier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粉丝需求,研发粉丝需要的产品
有了粉丝之后,该如何研发顾客需要的产品呢?其实创始人Emily Weiss也不知道。
那该怎么办?答案很简单:问粉丝。
比如:Emily Weiss会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问粉丝问题,问一款正在研发的红色唇膏是否有点偏蓝或者有点太红?
就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短短20分钟内就获得了1000多个回答。而这1000多个回答的账号,也各自拥有200~1000万等不同的粉丝数量,这就行成了裂变。既对品牌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Glossier也得到了顾客的反馈数据,一举双得。
通过这种形式,Glossier的产品总是销售一空。特别是在2016年初,短短三个月内就卖掉了1年的库存,预约顾客达到1万多。使得Glossier不得不聘请供应链专家,掌控库存规划和需求预测。
三、产品即内容,刺激用户分享
有记者问Emily Weiss,Glossier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Emily Weiss回答是,她将Glossier视为一家内容公司,而产品就是Glossier的内容。
Emily Weiss这么说,也许是因为许多客户在购买Glossier的产品后,都喜欢将Glossier的产品分享到社交媒体上的原因。为什么顾客们会这么做?
1、标签化的印象。当我们在一个区域看到红色时,往往会很警戒。看到蓝色时,往往会容易放松。如果看到褪色的粉红色时,你会怎么想?
也许是因为Glossier经常使用这种快褪色的粉红色做包装和营销,许多粉丝就将这种颜色称为:Glossier粉红色,形成了标签化的印象。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粉丝只要看到类似的颜色,就会想到Glossier。甚至在日常沟通中也会提到Glossier粉红色,这也就有产生了品牌分享行为。
比如:许多用户就喜欢这款带有气泡的粉红色包包,就因为它拥有Glossier粉红色的标签,使得Glossier一度以每3件12美元的价格在出售。
2、善于创造话题。由于Glossier的营销都是以社交媒体为主,所以创造话题是必须做的基本功之一。
比如:2018年,Glossier曾与一家咖啡馆合作,以咖啡馆为展厅,让顾客体验Glossier的产品。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顾客点着汉堡,点着咖啡,然后在试妆。
而这也就吸引了许多网红的注意,许多网红纷纷到这家咖啡店,体验Glossier,并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形成了巨大的流量。
3、鼓励用户分享。除了上面说的以外,Glossier也会做传统电商做的事情。
比如:Glossier会在发货时赠送顾客一张有趣的贴纸,鼓励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等。
总之,Glossier经常会利用有影响力的人和忠实的粉丝发布产品,并与她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她们成为Glossier最大和最好的品牌传播者。
正如创始人Emily Weiss说的那句话:每个客户都是影响者。
总 结
Glossier虽然卖化妆品,但本质上依然是一家媒体公司。它利用社交媒体在顾客心中打造的专业美妆形象,使得粉丝对Glossier更容易产生信任。也使得Glossier相对其他美妆品牌,在粉丝心中更具话语权。